彭洋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皮肤性病科

皮肤抗过敏药有哪些

2025.03.18 09:24

皮肤抗过敏药主要包括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中药制剂等,具体分析如下:

1.抗组胺药:抗组胺药是治疗皮肤过敏的常用药物,主要通过阻断组胺受体来减轻过敏反应。这类药物分为第一代和第二代,第一代如马来酸氯苯那敏片,具有镇静作用,适用于夜间使用;第二代如氯雷他定,副作用较少,适合白天使用。抗组胺药能有效缓解瘙痒、红肿等症状,但长期使用需注意肝肾功能。

2.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常用于治疗严重的皮肤过敏反应。这类药物分为外用和口服,外用如氢化可的松乳膏,适用于局部皮肤炎症;口服如泼尼松,适用于全身性过敏反应。糖皮质激素能迅速缓解症状,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皮肤萎缩、激素依赖性皮炎等副作用。

3.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通过抑制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来治疗皮肤过敏。这类药物如环孢素、他克莫司,适用于顽固性皮肤过敏或对其他治疗无效的患者。免疫抑制剂能有效控制病情,但需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和血常规,防止严重副作用。

4.钙调磷酸酶抑制剂:钙调磷酸酶抑制剂通过抑制钙调磷酸酶的活性来减轻皮肤炎症。这类药物如吡美莫司乳膏,适用于特应性皮炎等慢性皮肤过敏。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具有较好的局部抗炎效果,且不易引起皮肤萎缩,但需注意局部刺激和感染风险。

5.中药制剂:中药制剂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和改善皮肤微循环来治疗皮肤过敏。这类药物如防风通圣丸、消风散,适用于慢性或反复发作的皮肤过敏。中药制剂具有整体调节作用,副作用较少,但需辨证施治,个体化用药。

皮肤抗过敏药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过敏原类型、药物副作用等因素综合考虑。在使用过程中,需遵循医嘱,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