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直肠黏膜脱垂怎么治疗

2025.01.11 17:16

直肠黏膜脱垂可采用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注射治疗、手术治疗、中医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一般治疗:一般治疗主要是改善生活习惯。包括调整饮食结构,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以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或腹泻,减少排便时对直肠黏膜的过度牵拉。同时要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长时间蹲厕,尽量缩短排便时间。另外,可进行提肛运动,通过规律收缩肛门括约肌,增强盆底肌肉力量,有助于改善直肠黏膜脱垂的症状,每天可进行数次,每次收缩肛门3-5秒后放松,重复进行。

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引起直肠黏膜脱垂的一些伴随症状或病因进行治疗。例如,对于便秘患者,可以使用缓泻剂,如乳果糖等,软化大便,减轻排便时的压力。如果存在局部炎症,可使用消炎药物进行治疗。还可以使用一些促进黏膜修复的药物,局部涂抹或栓剂纳肛,以减轻直肠黏膜的炎症反应,促进黏膜的修复。但药物治疗往往只能缓解症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直肠黏膜脱垂的问题。

3.注射治疗:注射治疗是将硬化剂注射到脱垂部位的黏膜下层,使黏膜与肌层产生无菌性炎症,粘连固定。这种方法适用于轻度的直肠黏膜脱垂患者。常用的硬化剂有消痔灵等。注射治疗操作相对简单,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恢复较快。但可能存在注射部位不准确、硬化剂扩散等风险,导致局部组织坏死、感染等并发症,并且有一定的复发率,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4.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适用于较严重的直肠黏膜脱垂患者。手术方式有多种,如直肠黏膜环切术、直肠悬吊固定术等。直肠黏膜环切术主要是切除多余的直肠黏膜,改善脱垂症状。直肠悬吊固定术则是通过将直肠固定在周围的组织上,防止其脱垂。手术治疗效果相对确切,但手术风险较大,可能会出现出血、感染、排便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术后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并且患者需要遵循严格的术后护理要求。

5.中医治疗:中医治疗包括中药内服和中药坐浴等方法。中药内服是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进行辨证论治,采用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等功效的方剂,如补中益气汤等,以增强机体的正气,提升中气,改善直肠黏膜脱垂的情况。中药坐浴则是利用中药的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减轻局部的炎症反应,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调理,但治疗周期可能较长,效果相对缓慢,需要患者有一定的耐心。

直肠黏膜脱垂患者在治疗期间应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防止腹压增加加重脱垂。同时要保持肛门周围清洁,定期复查,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