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老年性慢性硬膜下血肿概述是什么

2025.08.15 17:14

老年性慢性硬膜下血肿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发生在老年人群体中。这种病症通常由轻微的头部外伤引起,导致脑膜下的血管破裂,血液逐渐积聚形成血肿。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组织的萎缩使得硬膜与脑表面之间的间隙增大,增加了血肿形成的风险。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症状可能表现为头痛、认知障碍、运动功能障碍等,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昏迷或死亡。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形成过程相对缓慢,通常在外伤发生后数周甚至数月才会出现明显症状。老年人由于生理特征和健康状况的不同,常常对外伤的反应较为迟钝,初期可能并未意识到受伤的严重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血肿的增大会对周围脑组织造成压迫,进而引发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这些症状可能包括持续性的头痛、记忆力减退、行为改变、步态不稳等,严重者可能出现癫痫发作或意识障碍。确诊通常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能够清晰显示血肿的存在及其大小。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观察、药物治疗和手术引流,具体方案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而定。

在应对老年性慢性硬膜下血肿时,需特别注意几个方面。首先,早期识别症状至关重要,家属和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变化,及时就医。其次,预防措施也不可忽视,老年人应尽量避免跌倒,保持居住环境的安全性,必要时可使用辅助器具。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尤其是脑部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问题。治疗过程中应关注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合理安排饮食和锻炼,促进身体恢复。通过综合管理,能够有效降低老年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