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红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中医里五脏和五季的关系是什么

2025.07.09 08:32

中医理论中,五脏与五季存在对应关系,体现天人相应的整体观。肝主春,心主夏,脾主长夏,肺主秋,肾主冬。这种关联不仅反映季节变化对人体生理的影响,更指导着养生与疾病防治的实践。

五脏与五季的对应关系源于五行学说。春季属木,与肝相通,此时阳气升发,肝气疏泄功能旺盛,养生宜调畅情志;夏季属火,对应于心,气候炎热易耗心阳,需静养心神;长夏属土,脾主运化水湿,此时湿气较重,需健脾祛湿;秋季属金,肺主肃降,燥邪易伤肺津,宜滋阴润燥;冬季属水,肾藏精主封藏,寒气当令,需温补阳气以固本。这种对应关系揭示了自然节律与脏腑功能的动态平衡,季节变化时,相应脏腑的气血运行会随之调整,若失调则易引发疾病。

需注意,五脏与五季的关联是动态协调而非机械对应。现代人生活节奏与自然节律常有脱节,如夏季过度贪凉会损伤脾阳,冬季熬夜耗伤肾精,均可能打破平衡。实践中需结合个体体质差异,避免教条化。例如阴虚体质者即使在冬季,也不宜盲目温补;春季疏肝时需辨别肝气郁结或肝火亢盛的不同证型。地域差异也需考量,南方湿热与北方燥寒对脏腑的影响不同。中医强调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灵活运用五季理论才能有效指导养生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