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炎性肠病会引起腹水吗

2024.08.24 21:09

炎性肠病有可能引起腹水。

炎性肠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当病情严重或持续进展时,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其中就包括腹水的形成。一方面,炎性肠病可导致肠道黏膜的严重炎症和损伤,引起肠道的通透性增加,使大量的蛋白质等物质渗出到腹腔,进而导致腹腔内胶体渗透压改变,促使液体在腹腔积聚形成腹水。另一方面,严重的炎性肠病可能会影响肠道的正常功能,导致肠道蠕动减慢、肠梗阻等情况发生,肠腔内容物积聚、压力增高,也可能使液体渗出到腹腔形成腹水。长期的炎性肠病还可能引起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等,这也会增加腹水形成的风险。而且,炎性肠病患者如果合并其他疾病,如肝脏疾病、心血管疾病等,这些疾病本身也可能导致腹水的出现,在这种情况下,腹水的形成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炎性肠病与腹水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对于炎性肠病患者,如果出现腹水,往往提示病情较为严重或复杂。这不仅会给患者带来更多的不适,如腹胀、腹痛、呼吸困难等,还可能影响疾病的治疗和预后。临床上,医生需要仔细评估患者的病情,通过详细的检查,如腹部超声、CT等,来明确腹水的原因和程度。同时,针对炎性肠病本身,需要积极采取治疗措施,包括使用抗炎药物、免疫抑制剂等,以控制炎症,缓解病情。对于腹水的处理,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如腹水的量、患者的症状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利尿、腹腔穿刺引流等。患者的营养支持也非常重要,通过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有助于改善低蛋白血症,减少腹水的形成。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密切配合医生,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