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新生儿黄疸型肝炎应该如何治疗

2025.10.09 17:11

新生儿黄疸型肝炎的治疗需结合病因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光照疗法、药物治疗及支持治疗。关键在于明确病因,区分生理性与病理性黄疸,针对感染、代谢异常或胆道梗阻等不同情况制定方案,同时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及肝功能指标。

光照疗法是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的首选方法,通过特定波长的蓝光促使胆红素异构化,加速排泄。若存在感染因素,需根据病原体选择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如巨细胞病毒感染需使用更昔洛韦。胆汁淤积时可补充脂溶性维生素,严重病例可能需使用熊去氧胆酸促进胆汁排出。对于溶血性疾病引起的黄疸,必要时进行换血治疗。母乳性黄疸通常建议暂停母乳喂养2-3天,待胆红素下降后恢复。所有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

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胆红素变化,防止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喂养情况及大小便颜色,皮肤黄染程度可辅助判断病情进展。保持充足喂养有助于促进胆红素排泄,但脱水或营养不良可能加重黄疸。避免使用磺胺类等可能加重溶血的药物。光照疗法时需保护眼睛及生殖器,防止视网膜损伤。家长应遵医嘱复查,不可因黄疸消退而忽视潜在病因。若黄疸持续超过2周或大便呈陶土色,需警惕胆道闭锁等疾病,及时进行超声或肝胆核素扫描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