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涛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耳鼻喉科

游泳后耳朵进水疼痛怎么办

2025.10.20 17:59

游泳后耳朵进水疼痛,可将头偏向进水侧单脚跳跃排出水分、用干净棉签轻轻吸干外耳道水分、用手掌按压耳朵后快速松开形成负压吸引、侧卧让水分自然流出、疼痛持续需就医检查。具体分析如下:

1.将头偏向进水侧单脚跳跃排出水分:头部向进水耳朵一侧倾斜,单脚跳跃利用重力作用使水分流出。跳跃时动作需轻缓,避免剧烈晃动导致耳道黏膜损伤。耳道结构弯曲,水分可能滞留于深处,多次尝试有助于彻底排出。若耳道存在炎症或损伤,此方法可能加重不适,需谨慎操作。

2.用干净棉签轻轻吸干外耳道水分:选择细软棉签,沿耳道外侧轻轻旋转吸附水分。避免将棉签深入耳道,以免将水分推向深处或损伤鼓膜。耳道皮肤敏感,用力过猛可能导致擦伤。此方法仅适用于水分位于耳道口附近的情况,若疼痛加剧需立即停止。

3.用手掌按压耳朵后快速松开形成负压吸引:手掌完全覆盖耳廓并压紧,快速松开时产生负压,帮助水分吸出。操作时力度需适中,避免用力过猛导致鼓膜受压。此方法对耳道无明显损伤者效果较好,但反复操作可能引起短暂眩晕。

4.侧卧让水分自然流出:进水耳朝下侧卧,利用重力使水分缓慢流出。保持姿势10-15分钟,避免频繁翻身。耳道结构可能导致水分滞留,需耐心等待。若伴随耳鸣或听力下降,可能提示水分未完全排出,需结合其他方法处理。

5.疼痛持续需就医检查:若疼痛超过2小时或伴随听力减退、流脓等症状,可能为继发感染或鼓膜穿孔。需由专业医生使用耳镜检查,明确是否存在炎症、异物或结构损伤,并进行针对性治疗。自行处理可能延误病情。

游泳后避免用力掏耳或使用尖锐物品清理,防止耳道损伤。水质不洁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出现不适及时干预。日常注意耳部干燥,减少进水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