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什么叫脂肪栓塞综合征

2025.07.29 15:21

脂肪栓塞综合征是一种由脂肪颗粒进入血液循环引起的临床综合征,通常发生在骨折、手术或严重创伤后。脂肪颗粒可以从骨髓或脂肪组织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管阻塞,进而引发多脏器损害。该综合征的症状通常在创伤后24到72小时内出现,表现为呼吸困难、皮疹、意识障碍等,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脂肪栓塞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脂肪颗粒通过损伤的血管进入血液循环,可能会导致肺部、脑部及其他器官的血流受阻。临床表现多样,患者可能出现呼吸急促、胸痛、咳嗽、发热等症状,皮肤上可能出现点状出血或皮疹,神经系统症状则包括意识模糊、头痛等。诊断通常依赖于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影像学上,胸部CT可见肺部浸润影,血液检查可能显示低氧血症和脂肪颗粒。治疗主要以支持疗法为主,重症患者可能需要机械通气和其他生命支持措施。

在应对脂肪栓塞综合征时,需特别注意早期识别和及时处理。对于有高风险的患者,如经历过骨折或大规模手术的个体,应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和症状变化。一旦出现呼吸困难或意识障碍等严重症状,应立即进行评估和干预。预防措施也十分重要,合理控制手术操作和避免不必要的脂肪抽取可以降低发生风险。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需在专业医疗团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避免自行用药或延误治疗。脂肪栓塞综合征虽然较为少见,但其潜在的严重性要求医务人员和患者都要提高警惕,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理,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