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乐天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三级甲等 风湿免疫科

长期吃类风湿药有哪些不良反应

2024.11.25 13:06

长期吃类风湿药可能会有胃肠道不适、肝肾功能损害、血液系统异常、感染风险增加、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具体分析如下:

1.胃肠道不适:类风湿药物可能刺激胃肠道黏膜,导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部分药物还可能引起胃溃疡、胃出血等严重问题。例如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来发挥抗炎、止痛作用,但同时也会影响胃肠道黏膜的前列腺素合成,削弱黏膜的保护作用,从而引发胃肠道不适。

2.肝肾功能损害:许多类风湿药物需经肝肾代谢和排泄,长期使用可能加重肝肾负担,造成损害。像甲氨蝶呤,在体内主要通过肝脏代谢,长期服用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如转氨酶升高。同时,某些药物的代谢产物可能在肾脏蓄积,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表现为血肌酐升高、蛋白尿等。

3.血液系统异常:长期服用类风湿药可能影响血液系统。一些药物会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或贫血等情况。例如来氟米特,可能使白细胞计数下降,使患者免疫力降低,容易感染,血小板减少则可能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出现皮肤瘀斑、鼻出血等症状,贫血会引起乏力、头晕等不适。

4.感染风险增加:类风湿药物可能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增加感染的风险。无论是细菌、病毒还是真菌感染的几率都会上升。比如长期使用生物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时,由于这类药物作用于免疫系统中的特定靶点,在控制类风湿病情的同时,也会降低机体对病原体的防御能力,患者可能更容易患上感冒、肺炎等疾病。

5.过敏反应:部分患者可能对类风湿药物过敏,表现为皮疹、瘙痒、荨麻疹等皮肤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过敏性休克。例如某些患者在使用青霉胺治疗类风湿时,可能会出现皮肤过敏反应,因为药物中的某些成分被机体免疫系统识别为外来的有害物质,从而引发免疫反应。

类风湿患者在用药期间应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肝肾功能等,以便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合理用药,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如果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