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内科

中医的湿温跟湿热是一回事吗

2025.06.27 17:23

湿温与湿热在中医理论中并非完全相同的概念,但二者存在密切联系。湿温属于外感热病范畴,特指由湿热病邪引起的一类特定温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传染性和特定的病理演变规律。湿热则是更为广泛的病理概念,指湿邪与热邪结合形成的复合病邪,可出现在内外妇儿各科疾病中,不局限于外感病。

湿温病作为独立病名首见于《温病条辨》,其发病具有明显的时令性,多见于夏秋雨湿较重的季节。典型表现为身热不扬、午后热甚、胸闷脘痞、舌苔白腻或黄腻等,病程中易出现白㾦、发疹等湿热郁蒸的征象。湿热证候则广泛存在于各类疾病中,如肝胆湿热导致的黄疸、脾胃湿热引起的泄泻、下焦湿热引发的淋证等。二者的核心区别在于,湿温强调外感湿热病邪的特定传变过程,而湿热侧重描述病邪本身的属性及其引起的病理状态。

临床辨识时需注意湿温病具有卫气营血的传变规律,治疗需遵循分消走泄原则,重视透热化湿、宣畅气机,避免过早使用滋腻之品。湿热证的治疗则需根据病位差异选择相应治法,如肝胆湿热多用清热利湿退黄,脾胃湿热常取苦辛通降之法。误将湿温简单等同于普通湿热证,可能忽视其传染性和特殊传变,导致误治。同时需注意,现代疾病谱中许多感染性疾病符合湿温特征,但非全部湿热表现都属湿温范畴,辨证时需结合病史、季节特点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