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老是想解大便是怎么回事

2024.12.03 11:33

老是想解大便可能是由肠道感染、肠易激综合征、直肠脱垂、痔疮、结直肠肿瘤等原因引起的。具体分析如下:

1.肠道感染:肠道被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侵袭后,肠道黏膜会受到刺激,产生炎症反应。炎症会使肠道蠕动加快,同时刺激肠道神经,让人产生便意。患者可能还伴有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肠道感染多因饮食不洁引起,如食用了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原体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脱水。

2.肠易激综合征:这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与精神心理因素、肠道动力异常、肠道菌群失调等有关。患者的肠道较为敏感,在受到情绪波动、饮食变化等刺激时,容易出现肠道功能紊乱。表现为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经常想解大便。患者需要调整生活方式,减少压力,规律饮食,避免食用诱发症状的食物。

3.直肠脱垂:直肠壁部分或全层向下移位称为直肠脱垂。直肠黏膜反复脱出肛门外,会刺激肛门周围的神经,产生坠胀感和频繁的便意。其病因与解剖因素、腹压增加、盆底组织薄弱等有关。例如老年人盆底肌肉松弛,长期便秘、慢性咳嗽等增加腹压的情况容易诱发。患者需要改善便秘、咳嗽等增加腹压的问题,严重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4.痔疮:尤其是内痔,当内痔发展到一定程度,痔核会脱出肛门外,刺激肛门周围的感觉神经,产生便意。同时,痔疮还可能伴有便血、疼痛等症状。痔疮的形成与久坐、久站、便秘、妊娠等因素有关。患者要避免久坐久站,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可使用药物或手术治疗。

5.结直肠肿瘤:结直肠肿瘤会占据肠腔空间,刺激肠道黏膜,改变肠道正常的生理功能。肿瘤还可能引起肠梗阻,导致排便习惯改变,出现频繁便意、大便性状改变等症状。其发病与遗传、饮食、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一旦怀疑是肿瘤,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根据病情采取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措施。

如果老是想解大便,不要自行盲目用药,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如粪便常规、肠镜等,以明确病因,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同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