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经常便血要做什么检查

2025.02.23 12:28

经常便血需要做肛门指诊、粪便常规检查、肠镜检查、胃镜检查、血常规检查。具体分析如下:

1.肛门指诊:肛门指诊是一种简单而重要的检查方法。医生通过手指触摸肛门及直肠下段,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痔疮、肛裂、直肠息肉、直肠癌等疾病。例如,内痔通常柔软,不易摸到,但有时可触及黏膜隆起;直肠癌则可能摸到质地较硬、表面不光滑的肿块,还可能伴有指套染血等情况。

2.粪便常规检查:粪便常规能提供很多有用信息。通过观察粪便的颜色、性状等,可以初步判断便血的来源。如果粪便中带有鲜血,可能是下消化道出血;若为黑便,则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同时,粪便常规还能检测是否有红细胞、白细胞、寄生虫卵等。例如,细菌性痢疾时,粪便中会有大量白细胞;肠道寄生虫感染时,可能查到相应的虫卵。

3.肠镜检查:肠镜检查对于经常便血的患者非常关键。可以直接观察从肛门到回盲部的肠道黏膜情况。能够发现肠道炎症、溃疡、息肉、肿瘤等多种病变。比如,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肠镜下可见黏膜充血、水肿、溃疡形成;结肠息肉在肠镜下表现为黏膜表面的隆起性病变,可明确息肉的大小、形态、位置等,必要时还可在肠镜下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病变性质。

4.胃镜检查:虽然便血大多来源于下消化道,但部分上消化道出血也可能表现为便血。胃镜检查可以清晰地观察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内部情况。像胃溃疡患者,胃镜下可见胃黏膜有圆形或椭圆形的溃疡面,底部覆有白苔或血痂;胃癌患者可能看到胃内有不规则的肿块、溃疡、黏膜粗糙等病变,有助于明确病因并及时治疗。

5.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有助于了解患者的整体状况。长期便血可能导致贫血,通过检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等指标可以判断贫血的程度。如果血红蛋白降低,提示可能存在慢性失血。另外,白细胞计数及分类也能反映是否存在感染等情况,例如在炎症性肠病时,白细胞可能会升高。

便血患者在检查前应避免食用动物血制品、肝脏等可能影响检查结果的食物;如果正在服用某些药物,如铁剂、铋剂等,应告知医生,因为这些药物可能会使粪便颜色改变;检查时要放松心情,积极配合医生操作,以便能准确地找出病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