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功能性子宫出血怎么判断

2025.09.29 15:54

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判断依据包括月经周期紊乱且无规律、出血量异常增多或持续时间延长、排除器质性病变后确诊、伴随贫血或乏力等全身症状、激素水平检测显示无排卵或黄体功能不足。具体分析如下:

1.月经周期紊乱且无规律:功能性子宫出血常见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或延长,两次月经间隔少于21天或超过35天,出血时间可能持续数周,与正常月经的周期性不符。部分情况会出现间歇性大量出血,或点滴出血持续不断,需结合病史和基础体温记录综合判断。

2.出血量异常增多或持续时间延长:单次月经期出血量超过80mL,或每日需更换卫生巾超过10次,持续出血超过7天,均属于异常现象。出血量大时可能伴随血块排出,长期出血易导致血红蛋白下降,需通过妇科检查和超声排除其他病因。

3.排除器质性病变后确诊:需通过超声检查确认子宫及附件无肌瘤、息肉、内膜增生等器质性疾病,宫颈筛查排除恶性病变。必要时行宫腔镜检查或诊断性刮宫,明确子宫内膜病理变化,确保出血并非由结构异常引起。

4.伴随贫血或乏力等全身症状:长期失血可能导致面色苍白、头晕、心悸等贫血表现,严重时出现活动后气促。实验室检查显示血红蛋白低于110克每升,血清铁蛋白下降,需结合出血史判断是否为功能性原因所致。

5.激素水平检测显示无排卵或黄体功能不足:通过孕酮测定发现黄体期水平偏低,或基础体温曲线呈单相型,提示无排卵性出血。雌激素水平可能持续偏高,缺乏孕激素拮抗,导致子宫内膜脱落不规则,需结合内分泌评估制定治疗方案。

出现异常子宫出血时,应及时就医完善检查,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日常记录月经周期和出血量,有助于医生判断。饮食需补充铁和蛋白质,纠正贫血。治疗期间定期复查激素水平和子宫内膜情况,根据医嘱调整药物剂量。保持规律作息,减少精神压力对内分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