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抽搐是什么病

2025.08.05 15:13

抽搐是一种神经系统的症状,通常表现为肌肉的不自主收缩和放松,可能伴随意识障碍或其他神经功能的改变。抽搐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癫痫、脑部损伤、代谢紊乱、感染、药物反应等。不同类型的抽搐可能涉及不同的病因,因此在出现抽搐时,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抽搐的发生可能是由于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导致肌肉的异常活动。癫痫是最常见的导致抽搐的疾病之一,患者可能会经历不同类型的癫痫发作,表现为全身性或局部性抽搐。低血糖、低钙血症、脑炎、脑肿瘤等病症也可能引发抽搐。某些药物或毒物的摄入,尤其是过量使用或突然停用某些药物,也可能导致抽搐的发生。了解抽搐的具体类型和病因,有助于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出现抽搐时,应注意保持周围环境的安全,避免患者受到伤害。应尽量让患者躺下,避免摔倒或撞击。若患者在抽搐过程中出现呕吐,应将其头部侧向一侧,以防止窒息。在抽搐持续超过五分钟或频繁发作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疗帮助。抽搐后,患者可能会感到疲惫或困惑,给予适当的安静环境和关怀有助于其恢复。对于已知有癫痫或其他相关疾病的患者,定期随访和按医嘱服药是预防抽搐的重要措施。抽搐的发生可能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及时的医疗干预和科学的管理是确保患者安全和健康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