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外伤造成脑出血怎么治疗

2025.08.11 14:19

外伤性脑出血需根据病情采取止血药物控制出血、手术清除血肿或减压、降低颅内压治疗、预防并发症、康复训练促进功能恢复。具体分析如下:

1.止血药物控制出血:外伤后脑出血早期可应用止血药物减少继续出血风险,尤其适用于凝血功能异常或出血量较小的患者。常用药物包括促进凝血因子合成的制剂及抗纤溶药物,需密切监测凝血功能,避免过度止血导致血栓形成。对于严重出血或病情进展迅速者,药物止血仅作为辅助手段。

2.手术清除血肿或减压:当出血量大或压迫重要脑组织时需紧急手术,开颅血肿清除术可迅速降低颅内压,挽救生命。去骨瓣减压术适用于广泛脑水肿或难以控制的颅高压,通过扩大颅腔容积缓解压迫。手术时机与方式需结合出血部位、患者意识状态及影像学结果综合评估。

3.降低颅内压治疗:脑出血后常伴随颅内压升高,需使用脱水药物如甘露醇或高渗盐水减轻脑水肿。头位抬高30度有助于静脉回流,必要时行脑室引流术释放脑脊液。需动态监测颅内压变化,避免过度脱水引发电解质紊乱或肾功能损害。

4.预防并发症:长期卧床易引发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需定期翻身拍背、使用抗凝药物预防。应激性溃疡可通过质子泵抑制剂预防,癫痫发作患者需抗癫痫药物控制。早期营养支持与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对预后至关重要。

5.康复训练促进功能恢复:病情稳定后尽早介入康复,包括肢体功能锻炼、语言训练及认知康复。高压氧治疗可改善脑组织缺氧,针灸等中医手段辅助神经功能修复。康复计划需个体化,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训练加重损伤。

治疗期间需动态复查影像学评估出血吸收情况,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避免情绪激动或剧烈活动,饮食以低盐、低脂、易消化为主。家属应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护理,发现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