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红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盗汗是什么意思

2025.07.09 08:32

盗汗是指睡眠中异常出汗,醒后汗止的现象,属于中医术语,也常见于现代医学描述。这种出汗与环境温度无关,多由体内阴阳失衡或疾病因素引发,轻则影响睡眠质量,重则提示潜在健康问题,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盗汗的发生机制复杂,中医认为与阴虚火旺、气血不足或湿热内蕴有关,夜间卫阳入里,阴虚不能制阳,迫使津液外泄。现代医学则多关联内分泌失调如甲亢、更年期、感染性疾病结核病、低血糖或某些药物副作用。部分恶性肿瘤早期也会出现盗汗,如淋巴瘤。若伴随体重骤降、长期低热,需警惕病理性原因。睡眠环境过厚被褥、辛辣饮食或焦虑情绪也可能诱发生理性盗汗,需注意区分。

观察盗汗需记录发作频率、出汗量及伴随症状。偶发性可能与饮食或压力相关,调整生活方式即可;持续性夜间大汗,尤其浸湿衣物者,建议尽早就医排查糖尿病、甲状腺疾病或感染。避免自行服用敛汗药物掩盖病因,中医调理需辨证施治,如阴虚者可用六味地黄丸,湿热者需清热利湿。夜间保持卧室通风,选择透气睡衣,睡前忌浓茶、咖啡及辛辣食物。肿瘤筛查需结合影像学与血液检查,不可仅凭单一症状臆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