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偶尔会尿失禁怎么回事

2024.12.19 08:44

偶尔会尿失禁可能是由于年龄增长、生育损伤、泌尿系统疾病、神经系统问题、生活习惯不良等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1.年龄增长: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的各项机能会逐渐衰退。盆底肌肉会变得松弛,尿道括约肌的功能也会减弱,这就容易导致尿失禁。尤其是女性在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会使得尿道黏膜变薄、萎缩,进一步影响尿道的闭合功能。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通过盆底肌训练来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如凯格尔运动,即收缩肛门和阴道的肌肉,每次收缩持续5-10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

2.生育损伤:女性生育过程中,尤其是顺产时,胎儿通过产道可能会对盆底肌肉和神经造成损伤。这会导致盆底肌肉松弛,尿道支撑结构改变,从而引发尿失禁。在产后如果没有及时进行康复训练,尿失禁的情况可能会持续存在。为了改善这种状况,产后应尽早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包括盆底肌电刺激、生物反馈训练等。

3.泌尿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的感染、结石、肿瘤等疾病都可能影响正常的排尿功能。例如,泌尿系统感染时,炎症刺激尿道和膀胱黏膜,会引起膀胱过度活动,导致尿急、尿失禁等症状。如果是结石,可能会堵塞尿路或者刺激尿路组织,影响尿液的正常排出。对于泌尿系统疾病引起的尿失禁,需要针对具体疾病进行治疗,如感染就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4.神经系统问题:神经系统的病变如脑血管意外、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症等会影响神经对膀胱和尿道括约肌的控制。当神经传导出现异常时,膀胱可能无法正常接收大脑的指令,或者尿道括约肌不能正常收缩和舒张,从而导致尿失禁。针对神经系统问题引起的尿失禁,需要先治疗原发的神经系统疾病,同时可以配合膀胱功能训练等康复措施。

5.生活习惯不良: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也可能导致偶尔尿失禁。例如,长期憋尿会使膀胱过度充盈,膀胱肌肉弹性下降,容易引起尿失禁。另外,过量饮水,尤其是在睡前大量饮水,夜间可能会因膀胱过度充盈而出现尿失禁。还有肥胖也可能是一个因素,腹部脂肪过多会增加腹压,对膀胱造成压力,导致尿失禁。改善生活习惯是解决这类尿失禁的关键,如避免憋尿、合理控制饮水量、减轻体重等。

偶尔出现尿失禁可能会给患者带来心理和生活上的困扰,但是如果能够及时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得到改善的。同时,如果尿失禁的情况持续不缓解或者加重,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以便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