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大便化验能查出什么

2025.01.12 14:50

大便化验能查出肠道感染性疾病、肠道寄生虫感染、消化道出血、消化吸收功能、肠道肿瘤的相关线索。具体分析如下:

1.肠道感染性疾病:大便化验可检测出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例如,通过检测粪便中的白细胞、红细胞、脓细胞等,判断是否存在肠道炎症。如果白细胞增多,可能提示细菌性痢疾等细菌感染性疾病;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则表明感染了轮状病毒。大便培养能确定具体的致病细菌种类,有助于精准治疗。

2.肠道寄生虫感染:在大便中可以查找寄生虫卵、幼虫或成虫。像蛔虫卵、绦虫卵等都能通过显微镜观察到。如果发现钩虫的虫卵,就可确诊钩虫感染。某些寄生虫感染时,大便中还可能出现特殊的虫体节片,如绦虫感染时可见白色带状的虫体节片排出,这对诊断寄生虫感染类型有重要意义。

3.消化道出血:大便潜血试验是检测消化道出血的常用方法。当消化道有少量出血时,红细胞被破坏,其中的血红蛋白释放出来,通过化学方法可检测到大便中的潜血。如果潜血试验阳性,可能提示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或者肠道的炎症性疾病、肿瘤等引起的出血。持续的大便潜血阳性需要进一步检查以明确出血原因。

4.消化吸收功能:大便的性状、颜色、脂肪球等情况能反映消化吸收功能。例如,大便中出现较多脂肪球,可能提示脂肪消化吸收不良,多见于胰腺疾病、胆道疾病或小肠吸收功能障碍等。如果大便颜色浅淡、呈灰白色,可能是胆汁排泄受阻,影响脂肪消化吸收的表现。大便的稀稠度也能反映肠道的消化和蠕动功能是否正常。

5.肠道肿瘤的相关线索:大便化验对肠道肿瘤的早期发现有一定帮助。有时在大便中可发现肿瘤细胞脱落的碎片,虽然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另外,某些肠道肿瘤可能导致大便习惯改变、潜血阳性等情况。如果大便潜血持续阳性,同时伴有排便习惯改变,如便秘与腹泻交替、大便变细等症状,需要警惕肠道肿瘤的可能,进一步进行肠镜等检查。

在进行大便化验前,应注意避免食用动物血、肝脏、菠菜等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食物;采集大便时要使用干净的容器,避免混入尿液、污水等杂质;如果正在服用某些药物,如铁剂、铋剂等,可能会导致大便颜色改变或潜血假阳性,应告知医生正在服用的药物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