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总是恶心想吐是为什么

2025.02.06 17:57

总是恶心想吐可能是怀孕、消化系统疾病、内耳疾病、脑部疾病、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1.怀孕:怀孕后女性体内激素水平会发生显著变化,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升高,这种激素会刺激胃肠道,导致恶心和呕吐,尤其是在孕早期,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通常被称为孕吐。一般在怀孕后的第5-6周开始出现,可能会持续到孕12-14周左右,不过不同孕妇的孕吐程度和持续时间会有所差异。

2.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出现问题时常常会引起恶心想吐。例如胃炎,炎症刺激胃黏膜,使胃黏膜处于充血、水肿状态,胃部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受到影响,食物不能正常消化,就会引发恶心感。还有胆囊炎,胆囊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浓缩胆汁,当胆囊发炎时,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异常,影响脂肪类食物的消化,也会导致恶心、呕吐,尤其是在进食油腻食物后症状可能加重。

3.内耳疾病:内耳问题如梅尼埃病会导致恶心想吐。梅尼埃病主要是内耳的膜迷路积水,影响了内耳的平衡功能。内耳与人体的平衡感和空间定向密切相关,当内耳功能紊乱时,会向大脑发送错误的信号,大脑接收到这些混乱的信号后,除了引起眩晕感外,还会刺激呕吐中枢,从而产生恶心和呕吐的症状,同时可能伴有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

4.脑部疾病:脑部疾病也是引起恶心想吐的原因之一。像颅内压增高时,例如脑部肿瘤、脑出血等疾病,会对脑组织产生压迫,导致颅内压力升高。颅内压升高会直接刺激呕吐中枢,引起恶心和呕吐,这种呕吐通常比较剧烈,而且可能呈喷射性,与进食等因素关系不大,还可能伴有头痛、视力模糊等其他症状。

5.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可能会有恶心、呕吐的副作用。例如抗生素类药物,像红霉素,在进入人体后,可能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从而导致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还有化疗药物,由于其对细胞的毒性作用,不仅会对癌细胞产生杀伤,也会对正常的胃肠道细胞造成损害,导致胃肠道黏膜的炎症反应,进而引发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如果总是出现恶心想吐的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判断用药。就医时要详细告知医生自己的症状、病史、近期用药情况等信息,以便医生准确诊断病因。同时,在未明确病因之前,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上尽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