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乙状结肠息肉怎么治疗

2025.02.03 10:52

乙状结肠息肉的治疗方法有内镜下切除、手术切除、定期观察、药物治疗、改善生活习惯。具体分析如下:

1.内镜下切除:内镜下切除是乙状结肠息肉常用的治疗方法。对于较小的息肉,如直径小于2cm且无恶变倾向的息肉,可通过内镜下圈套器切除、电凝切除等方式。这种方法创伤小、恢复快,能直接去除息肉组织,减少息肉恶变的风险,同时可以获取息肉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息肉的性质,为后续治疗或观察提供依据。

2.手术切除:当息肉较大直径大于2cm、存在恶变可能或者内镜下无法完整切除时,需要进行手术切除。手术方式包括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视野开阔,但创伤较大;腹腔镜手术则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手术切除可以彻底去除病变组织,同时清扫可能存在转移的淋巴结,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3.定期观察:对于一些较小的、良性可能性大的息肉,也可以选择定期观察。例如直径小于0.5cm的炎性息肉,可能在炎症消退后自行消失。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观察息肉的大小、形态、数量等变化。如果息肉在观察期间没有明显变化,可以继续观察;若出现增大、形态改变等情况,则需及时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措施。

4.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针对息肉的病因进行。如果是炎症性肠病引起的乙状结肠息肉,可使用抗炎药物,如美沙拉嗪等。对于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息肉,可使用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药物治疗虽然不能直接去除息肉,但可以改善肠道内环境,减少息肉的复发。

5.改善生活习惯:健康的生活习惯有助于乙状结肠息肉的治疗和预防复发。保持均衡的饮食,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类的摄入。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这些措施可以改善肠道功能,减轻肠道炎症,降低息肉发生和复发的风险。

乙状结肠息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积极配合治疗。治疗后要按照医嘱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息肉的复发或恶变情况。饮食方面要注意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肠道恢复。同时,要关注自身症状,如出现腹痛、便血、排便习惯改变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