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什么是肝硬化

2024.11.07 15:04

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进展至以肝脏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形成、肝内外血管增殖为特征的病理阶段,代偿期无明显症状,失代偿期以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减退为临床特征,病人常因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肝性脑病、感染、肝肾综合征、门静脉血栓等多器官功能慢性衰竭而死亡。

肝硬化的形成是一个逐渐进展的过程。多种慢性肝脏疾病都可能导致肝硬化的发生,比如病毒性肝炎乙肝、丙肝等、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长期胆汁淤积、药物或毒物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病以及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在这些病因的持续作用下,肝脏组织反复受到损伤和修复,正常的肝小叶结构被破坏,代之以纤维组织增生和假小叶形成,肝脏逐渐变硬变形,最终发展为肝硬化。

随着肝硬化的进展,肝脏的功能会严重受损。肝功能减退会导致黄疸、乏力、食欲减退、腹胀、出血倾向等一系列症状。门静脉高压则会引起脾大、脾功能亢进、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表现,这些并发症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可能随时危及生命。肝硬化患者的肝脏代谢和解毒功能下降,还容易并发各种感染,进一步加重病情。对于肝硬化,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非常重要,可以延缓病情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休息、合理饮食、避免劳累和感染等,以配合治疗和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