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怎么会导致胃下垂

2025.01.02 13:39

胃下垂可能由体型瘦长、腹部手术、不良饮食习惯、多次生育、疾病因素导致。具体分析如下:

1.体型瘦长:体型瘦长的人,尤其是胸廓狭长、骨骼细弱、皮下脂肪缺乏及肌肉不发达者,其腹腔内的脏器没有足够的支撑,胃部容易因重力作用而下垂。因为正常情况下,腹部的肌肉、脂肪等对胃起到一定的托举和固定作用,而瘦长体型者这些支撑结构相对薄弱,胃的位置就更容易发生下移,从而导致胃下垂。

2.腹部手术:腹部手术可能会对腹部的正常结构和组织造成损伤。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切断一些肌肉、韧带等组织,破坏了原本维持胃部正常位置的结构。例如,胃部周围的韧带在手术中受到影响后,其对胃的固定作用减弱。而且术后的粘连、瘢痕形成等也可能改变腹部的正常解剖关系,使得胃部不能维持在正常位置,进而导致胃下垂。

3.不良饮食习惯:长期暴饮暴食、过度节食或者进食后剧烈运动等不良饮食习惯会影响胃部的正常功能和位置。暴饮暴食会使胃过度扩张,胃壁肌肉松弛,久而久之,胃的张力和蠕动能力下降,难以维持正常的位置。过度节食则会导致胃部缩小,同时也会使胃壁肌肉变薄、变弱。进食后剧烈运动,会使胃部在充满食物的情况下受到震动和牵拉,容易使胃的韧带松弛,从而引发胃下垂。

4.多次生育:女性多次生育会对腹部肌肉和盆底肌肉造成较大的损伤。在怀孕过程中,子宫逐渐增大,会对腹部脏器包括胃产生向上的挤压,使胃部的位置暂时改变。多次生育后,腹部肌肉和盆底肌肉变得松弛,难以恢复到孕前的紧致状态,对胃部的支撑力明显减弱,胃就容易下垂。

5.疾病因素:某些疾病也可能导致胃下垂。例如,长期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像肺结核、糖尿病等,会使身体消瘦、肌肉无力,包括腹部肌肉。同时,这些疾病还可能影响身体的营养代谢,导致胃部肌肉和韧带等组织缺乏营养,变得松弛。另外,胃本身的疾病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等,如果长期不愈,会引起胃黏膜和肌肉层的损伤,影响胃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也可能导致胃下垂。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消瘦,保持适度的体重。饮食要有规律,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节食,进食后不要马上进行剧烈运动。女性产后要注意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增强腹部肌肉力量。如果患有慢性疾病,要积极治疗,防止因疾病导致身体机能下降而引发胃下垂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