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颅内感染引起的抽搐怎么办

2025.08.11 14:18

颅内感染引起的抽搐需立即就医控制感染源、使用抗癫痫药物缓解症状、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监测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避免内环境紊乱。具体分析如下:

1.立即就医控制感染源:颅内感染需通过腰椎穿刺或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原体类型,针对性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脑水肿加重或永久性神经损伤,早期足量用药是关键。

2.使用抗癫痫药物缓解症状:抽搐发作时静脉注射地西泮或苯巴比妥可快速终止发作,后续需口服丙戊酸钠等药物预防复发。药物剂量需根据体重和肝肾功能调整,避免过量引发呼吸抑制。

3.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抽搐时头部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分泌物,必要时使用口咽通气管。持续发作超过5分钟或反复发作需气管插管,防止缺氧导致脑细胞坏死。

4.监测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密切观察体温、血压、血氧及瞳孔变化,高热时物理降温,颅内压增高需甘露醇脱水。警惕脑疝形成,及时复查CT评估病情进展。

5.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避免内环境紊乱:抽搐及发热易导致脱水或低钠血症,静脉补充生理盐水及葡萄糖,定期检测血钠、血钾。过量补液可能加重脑水肿,需精确计算出入量。

抽搐发作时避免强行按压肢体以免骨折,记录发作时间和表现供医生参考。恢复期需营养支持并随访脑电图,遗留肢体障碍应尽早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