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什么是皮角病

2025.08.18 16:37

皮角病是一种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表面出现角质增生,形成角质性丘疹或斑块。此病通常出现在暴露于阳光的部位,如面部、手部和颈部,尤其在老年人中更为常见。皮角病的形成与紫外线照射、遗传因素以及皮肤老化等多种因素有关,虽然这种病变通常是良性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发展为皮肤癌,因此需要引起重视。

皮角病的病理机制主要涉及角质形成细胞的异常增生,导致角质层的增厚。通常情况下,皮肤在受到紫外线等刺激时,会启动自我修复机制,但在某些个体中,这一机制可能失效,导致角质细胞的过度增生。皮角病的外观多为小的、坚硬的、呈黄色或棕色的丘疹,触感粗糙,可能伴随轻微的瘙痒或不适。虽然皮角病本身并不痛苦,但其外观可能影响个人的美观和自信心,因此许多人会寻求治疗。治疗方法包括冷冻疗法、激光治疗、局部药物应用等,具体选择需根据病变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在日常生活中,预防皮角病的发生至关重要。首先,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强烈的阳光下,尤其是在中午时分,适当使用防晒霜可以有效降低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其次,定期检查皮肤,尤其是有家族病史或皮肤病变的人群,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以及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增强皮肤的自我修复能力。对于已经出现皮角病变的人,定期复查和监测病变的变化情况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恶变风险。重视皮肤健康,采取适当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将有助于降低皮角病的发生率及其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