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什么是血吸虫肝病

2025.08.21 17:54

血吸虫肝病是由血吸虫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主要表现为肝脏的慢性炎症和纤维化。血吸虫是一种寄生虫,通常通过接触被污染的水源进入人体,尤其是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感染后,寄生虫会在体内生长并释放卵子,这些卵子会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肝脏及周围组织的损伤,最终可能发展为肝硬化或肝功能衰竭。

血吸虫肝病的临床表现多样,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食欲减退、腹痛、肝脏肿大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出现腹水、黄疸和脾肿大等并发症。由于血吸虫感染通常与不良的卫生条件和缺乏清洁饮水密切相关,因此在流行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血吸虫肝病的发生率较高。诊断通常依赖于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和肝脏活检等方法,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控制病情至关重要。

在预防血吸虫肝病时,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至关重要。避免接触不明水源,尤其是在已知有血吸虫流行的地区,尽量饮用经过处理的水。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筛查,尤其是生活在高风险地区的人群,可以帮助及早发现感染并进行治疗。对于已感染者,及时接受抗寄生虫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改善卫生条件,增强公共卫生教育,都是降低血吸虫感染风险的重要措施。血吸虫肝病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通过科学的防控措施和及时的医疗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其对健康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