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兮恒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呼吸内科

气胸常规抽气穿刺部位有哪些

2025.04.01 08:51

气胸常规抽气穿刺部位包括锁骨中线第二肋间、腋前线第四或第五肋间、腋中线第五或第六肋间、肩胛线第七或第八肋间、胸骨旁线第二或第三肋间。具体分析如下:

1.锁骨中线第二肋间:锁骨中线第二肋间是气胸抽气穿刺的常用部位之一。该位置位于胸廓上部,靠近胸膜腔顶部,便于气体排出。操作时需注意避开锁骨下动脉和静脉,避免损伤重要血管。该部位适用于大多数气胸患者,尤其是自发性气胸。

2.腋前线第四或第五肋间:腋前线第四或第五肋间是气胸抽气穿刺的另一个常用部位。该位置位于胸廓侧部,靠近胸膜腔中部,便于气体引流。操作时需注意避开肋间神经和血管,避免引起疼痛或出血。该部位适用于气胸量较大或需要持续引流的患者。

3.腋中线第五或第六肋间:腋中线第五或第六肋间是气胸抽气穿刺的常用部位之一。该位置位于胸廓侧部,靠近胸膜腔下部,便于气体排出。操作时需注意避开肋间神经和血管,避免引起疼痛或出血。该部位适用于气胸量较大或需要持续引流的患者。

4.肩胛线第七或第八肋间:肩胛线第七或第八肋间是气胸抽气穿刺的常用部位之一。该位置位于胸廓后部,靠近胸膜腔底部,便于气体排出。操作时需注意避开肋间神经和血管,避免引起疼痛或出血。该部位适用于气胸量较大或需要持续引流的患者。

5.胸骨旁线第二或第三肋间:胸骨旁线第二或第三肋间是气胸抽气穿刺的常用部位之一。该位置位于胸廓前部,靠近胸膜腔顶部,便于气体排出。操作时需注意避开胸骨旁血管,避免损伤重要血管。该部位适用于气胸量较小或需要快速排气的患者。

气胸抽气穿刺部位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气胸的类型和量以及操作者的经验进行综合考虑。操作前需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影像学评估,确保穿刺部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操作过程中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感染。操作后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变化,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