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做子宫摘除手术后出血怎么办

2025.04.29 08:08

子宫摘除手术后出血可采取压迫止血、药物止血、手术止血、卧床休息、密切观察。具体分析如下:

1.压迫止血:术后出血可通过局部压迫控制,使用无菌纱布或止血材料直接按压出血部位,促进血管收缩和血凝块形成。压迫需持续一定时间,避免频繁松开检查。若出血量较大或持续不止,需结合其他止血方式。术后护理需保持创面清洁,防止感染加重出血。

2.药物止血:应用止血药物如凝血酶、止血芳酸等,通过促进血小板聚集或抑制纤溶系统减少出血。需根据出血原因选择药物类型和剂量,避免过量导致血栓风险。术后可配合收缩子宫药物,减少残端渗血。用药期间监测凝血功能,及时调整方案。

3.手术止血:若出血量大或药物无效,需紧急手术探查,通过电凝、缝合或血管结扎等方式直接处理出血点。术后出血常见于残端血管未完全闭合或结扎线脱落。手术需精准定位出血源,避免损伤周围器官。术后需加强抗感染和生命体征监测。

4.卧床休息:术后早期需绝对卧床,减少活动对创面的牵拉,降低出血风险。体位以平卧为主,避免腹压增高动作如咳嗽或弯腰。逐步恢复活动需根据出血情况调整,通常建议至少卧床24至48小时。密切观察阴道出血量和颜色变化。

5.密切观察:记录出血量、颜色及伴随症状,如出现鲜红色大量出血或休克表现需立即处理。观察内容包括生命体征、血红蛋白变化及腹部体征。定期检查伤口敷料,及时发现隐性出血。术后随访中持续关注出血是否反复。

子宫摘除术后出血需综合评估原因及严重程度,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时干预可避免失血性休克等并发症,术后护理与医患配合对恢复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