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治疗肠胃炎有哪些药

2024.12.21 09:55

肠胃炎治疗药物包括止泻药、抗感染药、抑酸药、胃黏膜保护药、调节肠道菌群药。具体分析如下:

1.止泻药:止泻药可减少肠道蠕动,缓解腹泻症状。如蒙脱石散,能在肠道内形成一层保护膜,吸附肠道内的病菌和毒素,通过粪便排出体外,而且不被人体吸收,安全性较高。洛哌丁胺也常用于止泻,主要作用于肠壁的阿片受体,阻止乙酰胆碱和前列腺素的释放,从而抑制肠蠕动,延长肠内容物的滞留时间,但不宜用于感染性腹泻的初期。

2.抗感染药:如果肠胃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就需要使用抗感染药物。例如诺氟沙星,属于喹诺酮类抗生素,对肠道杆菌等有较好的杀菌作用。但此类药物可能有一定的副作用,像十八岁以下人群使用可能影响骨骼发育,所以要谨慎使用。还有黄连素,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等引起的肠道感染有效,是从黄连、黄柏、三颗针等植物中提取的有效成分,相对比较安全。

3.抑酸药:抑酸药可减少胃酸分泌,减轻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奥美拉唑是常用的质子泵抑制剂,能够特异性地抑制胃壁细胞中的H⁺-K⁺-ATP酶,从而阻断胃酸分泌的最后步骤,作用强且持久。雷尼替丁属于H₂受体拮抗剂,通过竞争性抑制H₂受体而产生抑酸作用,虽然抑酸效果较奥美拉唑弱,但价格相对便宜。

4.胃黏膜保护药:胃黏膜保护药可以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胃酸、胃蛋白酶等对胃黏膜的损伤。铝碳酸镁是一种常用的胃黏膜保护药,既能中和胃酸,又能在酸性环境下结合胆汁酸,当胆酸进入十二指肠时,还可以通过结合胃蛋白酶而直接抑制其活性,从而保护胃和十二指肠黏膜。硫糖铝也是常用的胃黏膜保护药,在酸性环境下解离出硫酸蔗糖复合离子,复合离子聚合成不溶性的带负电荷的胶体,能与溃疡面带正电荷的蛋白质渗出物相结合,形成一层保护膜覆盖于溃疡面。

5.调节肠道菌群药:调节肠道菌群药有助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改善肠道功能。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含有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蜡样芽孢杆菌等多种有益菌,这些有益菌可以在肠道内定植、繁殖,抑制有害菌的生长,调整肠道菌群平衡。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也有类似作用,其中的枯草杆菌和肠球菌可消耗肠道内的氧气,创造有利于双歧杆菌等厌氧菌生长的环境,从而调节肠道菌群。

在使用这些药物治疗肠胃炎时,应根据具体病因和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同时,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肠胃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