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连庆 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内科

中风病人为什么肌张力高

2025.05.29 06:38

中风病人肌张力高的原因是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导致抑制减弱、脊髓反射亢进、肌肉协同收缩失衡、神经可塑性改变、痉挛模式形成。具体分析如下:

1.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导致抑制减弱:中风后大脑皮层或锥体束受损,失去对下运动神经元的抑制作用。正常情况下,上运动神经元通过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调节脊髓反射弧活动。损伤后,这种抑制作用减弱或消失,导致脊髓前角细胞过度兴奋,肌张力反射性增高。临床表现为被动活动肢体时阻力增大,腱反射亢进。

2.脊髓反射亢进: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脊髓中枢失去高位调控,牵张反射阈值降低。肌肉受到轻微牵拉时,肌梭传入冲动增加,α运动神经元兴奋性增强,引发肌肉持续收缩。这种反射弧亢进状态导致肌张力持续升高,尤其在抗重力肌群更为明显,如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

3.肌肉协同收缩失衡:中风后大脑对肌肉协同控制的破坏,使主动肌与拮抗肌的协调性丧失。拮抗肌无法有效抑制主动肌的过度收缩,导致肌群间张力失衡。例如腕关节屈肌张力增高时,伸肌无法产生足够对抗力,形成异常姿势。这种失衡进一步加重痉挛状态。

4.神经可塑性改变:损伤后中枢神经系统为代偿功能,会重组神经通路。异常突触增生和神经环路重塑可能导致兴奋性信号传导增强,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功能下调。这种可塑性变化使运动神经元持续处于易化状态,肌张力调节机制紊乱,形成病理性高张力。

5.痉挛模式形成:长期肌张力增高会引发肌肉结构改变,如胶原纤维增生和肌节缩短。这些继发性变化使肌肉弹性下降,关节活动受限,进一步固化痉挛模式。异常运动模式反复强化,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肌张力难以通过自然缓解降低。

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机制涉及多层次神经调控失衡,早期干预需结合药物、康复训练及物理治疗,以阻断病理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