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亮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男科

尿道损伤怎么检查

2025.11.03 22:12

尿道损伤可通过体格检查观察排尿情况与局部淤血、影像学检查如尿道造影或超声、导尿试验评估尿道通畅性、尿液分析检测血尿或感染、尿道镜检查直接观察黏膜损伤。具体分析如下:

1.体格检查观察排尿情况与局部淤血:通过视诊和触诊评估会阴部或下腹部是否存在肿胀、淤血或压痛,同时记录排尿是否困难、疼痛或完全无法排尿。排尿异常可能提示尿道断裂或狭窄,局部淤血常见于骑跨伤或骨盆骨折导致的尿道损伤。

2.影像学检查如尿道造影或超声:尿道造影通过注入造影剂显示尿道连续性,明确损伤位置和程度,适用于疑似后尿道损伤。超声可辅助检测尿道周围血肿或尿液外渗,尤其适用于急性期评估。

3.导尿试验评估尿道通畅性:尝试插入导尿管时若遇阻力或无法进入膀胱,提示尿道可能存在断裂或狭窄。操作需轻柔,避免加重损伤,成功置管后需观察尿液性质及引流量。

4.尿液分析检测血尿或感染:收集尿液样本检测红细胞、白细胞或细菌,血尿提示尿道黏膜损伤,脓尿或菌尿可能继发感染。需结合其他检查排除肾脏或膀胱病变。

5.尿道镜检查直接观察黏膜损伤:通过内窥镜直视尿道内部,明确黏膜撕裂、出血或狭窄的具体范围,适用于疑似前尿道损伤或术后评估。操作需严格消毒,避免医源性感染。

尿道损伤的检查需根据临床表现选择合适方法,避免遗漏复合伤。急性期优先处理大出血或休克,影像学检查前需评估患者稳定性。操作中注意无菌原则,减少并发症风险。随访时关注排尿功能恢复情况,及时干预远期狭窄或尿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