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经常犯迷糊是怎么回事

2025.01.02 14:38

经常犯迷糊可能是由睡眠不足、营养不良、压力过大、疾病因素、脑部器质性病变等原因导致的。具体分析如下:

1.睡眠不足:睡眠不足会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大脑在睡眠中得到休息和恢复,若睡眠时长不够或质量差,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会受干扰,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犯迷糊的情况。改善睡眠习惯,保证每天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营造安静、舒适、黑暗且温度适宜的睡眠环境,避免睡前使用电子设备等有助于缓解。

2.营养不良:身体缺乏必要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B族、铁、锌等,会影响大脑的代谢和神经功能。例如维生素B族对神经系统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缺乏时可能出现记忆力下降、迷糊等症状。饮食上要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各类营养素的食物,像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肉类、鱼类、坚果等。

3.压力过大: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下,身体会分泌过多的应激激素,如皮质醇。这会干扰大脑的神经递质平衡,影响大脑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学会有效的压力管理方法,如运动、冥想、深呼吸、培养兴趣爱好等,将有助于减轻压力对大脑的负面影响。

4.疾病因素:一些疾病如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也可能导致犯迷糊。贫血时,血液携带氧气能力下降,大脑供氧不足会出现头晕、迷糊等症状。甲状腺功能减退会使身体代谢减缓,大脑功能也受到影响。针对具体疾病进行相应的治疗,如贫血补充铁剂、叶酸等,甲状腺功能减退补充甲状腺激素等。

5.脑部器质性病变:脑部的肿瘤、脑血管疾病等器质性病变会直接影响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例如脑部肿瘤可能压迫周围脑组织,脑血管疾病可能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或出血,从而引起认知、意识等方面的问题。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就医,通过详细的检查如脑部CT、MRI等明确诊断,然后根据具体病情进行手术、药物等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等。同时,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和心理状态,若犯迷糊的情况持续不改善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头痛、呕吐、肢体无力等,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