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亮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男科

结石究竟是怎么得的

2025.11.03 22:12

结石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水分摄入不足、饮食结构失衡、泌尿系统感染、长期憋尿、遗传或体质差异。具体分析如下:

1.水分摄入不足:人体每日需要充足水分稀释尿液,减少矿物质过度饱和。长期饮水不足会使尿液浓度升高,钙、草酸等物质易形成结晶并逐渐聚集。尤其在高温环境或剧烈运动后,水分流失加快,若不及时补充,结石风险显著增加。

2.饮食结构失衡:高盐、高蛋白或高草酸食物会打破代谢平衡。过量钠盐增加尿钙排出,动物蛋白促进尿酸生成,菠菜等草酸含量高的食物直接提高尿液中草酸浓度。长期偏食可能引发尿酸结石或草酸钙结石。

3.泌尿系统感染:细菌感染会导致尿液酸碱度改变,例如尿素分解菌使尿液碱化,磷酸镁铵等物质更易沉淀。感染还可能产生坏死组织或黏液,成为结晶附着的核心,加速结石形成。

4.长期憋尿:尿液滞留膀胱时间过长,矿物质易沉积并形成微小结晶。憋尿还可能引发尿液反流,使结晶进入肾脏,增加肾结石概率。膀胱过度充盈可能削弱排尿功能,进一步加重滞留。

5.遗传或体质差异:部分人群因先天代谢异常,如胱氨酸尿症或高尿酸血症,尿液排泄物质持续超标。家族中有结石病史者,可能因相似的饮食习惯或基因缺陷,患病率高于常人。

预防结石需结合个体情况调整生活习惯,避免单一因素长期影响。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异常,及时干预可降低复发风险。出现腰痛、血尿等症状应尽早就诊,防止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