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中医倒经的原因是什么

2025.04.16 11:03

中医认为倒经的原因主要有肝郁化火、阴虚火旺、气血不足、冲任失调、瘀血内阻。具体分析如下:

1.肝郁化火:情志不畅导致肝气郁结,郁久化火,火热上炎迫血妄行,引发经血上逆。肝经循行经过胸胁咽喉,火热之邪易扰动血海,使经血不循常道而出现倒经。治疗需疏肝解郁、清热降火,常用丹栀逍遥散加减。

2.阴虚火旺:素体阴虚或久病耗伤阴液,虚火内生,灼伤脉络,迫使经血上溢。阴虚则阳亢,虚火扰动冲任,血不归经而逆流。临床表现为经期鼻衄、咯血等,治宜滋阴降火,方选知柏地黄丸。

3.气血不足:脾胃虚弱或失血过多导致气血亏虚,气不摄血,血失统摄而外溢。气血不足则冲任不固,经血逆乱上行。常见经期头晕乏力伴出血,需益气养血,归脾汤为主方。

4.冲任失调:冲任二脉受损或功能紊乱,经血运行失常,逆冲而上。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二者失调则经血不循常道。调理冲任需结合具体证型,常用四物汤配合针灸疗法。

5.瘀血内阻:气滞寒凝或外伤导致瘀血阻滞胞宫,经血排出不畅,逆乱上行。瘀血内停则新血不得归经,引发异常出血。治宜活血化瘀,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倒经的发生与体质、情志、外邪等因素密切相关,需结合具体证候辨证施治。调理脏腑功能、平衡气血阴阳是治疗关键,同时注重经期调护,避免辛辣刺激及情绪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