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红艳 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新生儿溶血会引起黄疸吗

2025.08.22 16:56

新生儿溶血确实会引起黄疸。溶血性疾病通常是由于母婴血型不合,尤其是Rh血型或ABO血型不合所导致的。在这种情况下,母亲的免疫系统会产生抗体攻击新生儿的红细胞,导致红细胞破坏加速,从而释放出大量的胆红素,最终引发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指皮肤和眼睛的巩膜出现黄染,通常在出生后几天内出现。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黄疸出现较早,且程度较重。由于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处理胆红素的能力有限,因此在溶血性疾病的情况下,胆红素水平可能迅速上升,导致黄疸加重。除了黄疸,溶血性疾病还可能伴随贫血、脾肿大等症状。对于新生儿来说,及时识别和处理溶血性黄疸至关重要,以避免潜在的并发症,如胆红素脑病等。

在面对新生儿黄疸时,家长应密切关注黄疸的程度和变化。如果发现黄疸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或者黄疸的程度明显加重,应及时就医。医生通常会通过血液检查来确定胆红素水平,并评估是否存在溶血性疾病的可能性。定期监测体重和喂养情况也十分重要,确保新生儿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和水分,以帮助肝脏更好地代谢胆红素。对于确诊为溶血性黄疸的新生儿,可能需要进行光疗或其他治疗措施,以降低胆红素水平,防止对新生儿健康造成影响。在整个过程中,家长应与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和治疗方案,确保新生儿能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