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胃肠道功能紊乱是什么意思

2024.08.03 18:27

胃肠道功能紊乱是指具有腹胀、腹痛、腹泻及便秘等消化系统症状,但缺乏器质性疾病如胃炎、肠炎等或其他解释的一组疾病。

胃肠道功能紊乱主要是由于胃肠运动功能失调、内脏高敏感性、肠道微生态失衡、精神心理因素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胃肠运动功能失调可表现为胃肠蠕动过快或过慢,导致腹泻或便秘等症状;内脏高敏感性使得患者对胃肠道的正常刺激产生过度反应,出现腹痛等不适;肠道微生态失衡可能影响肠道功能;而精神心理因素,如长期的焦虑、紧张、压力等,可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影响胃肠道功能。

患者常常会出现一系列胃肠道症状。腹痛可为持续性或间歇性,部位不固定,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绞痛等。腹胀感明显,常觉得腹部胀满不适。腹泻和便秘可交替出现,腹泻时大便次数增多,可为稀便或水样便;便秘时排便困难,大便干结。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嗳气、食欲不振等症状。这些症状可因饮食、精神因素等诱发或加重,且常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诊断胃肠道功能紊乱主要依靠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大便常规等及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治疗上,首先要调整生活方式,包括规律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减轻精神压力、适当运动等。同时,可根据症状给予对症治疗,如使用胃肠动力调节剂改善胃肠动力,止泻药或通便药缓解腹泻或便秘,以及使用抗焦虑、抗抑郁药物改善精神心理状态等。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等也可能对部分患者有帮助。胃肠道功能紊乱虽然不是严重的器质性疾病,但需要综合治疗和长期管理,以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