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症状

2025.03.24 17:51

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心脏杂音、栓塞现象、皮肤黏膜损害及全身症状。具体分析如下:

1.发热: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常出现持续性或间歇性发热,体温可高达39℃以上,伴有寒战和出汗。发热是机体对病原体感染的免疫反应,病原体在心内膜上繁殖,释放毒素和炎症介质,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升高。发热的持续时间和程度与感染的严重程度和病原体的类型有关。

2.心脏杂音: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心脏听诊可闻及新的或变化的心脏杂音,尤其是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区。心脏杂音的产生是由于心内膜上的赘生物导致瓣膜功能异常,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杂音的性质和强度可随病情进展而变化,严重时可出现瓣膜关闭不全或狭窄。

3.栓塞现象: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常发生栓塞现象,如脑栓塞、肺栓塞、肾栓塞等。赘生物脱落进入血液循环,阻塞血管,导致相应器官缺血和功能障碍。栓塞现象的发生与赘生物的大小、位置和活动性有关,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4.皮肤黏膜损害: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可出现皮肤黏膜损害,如瘀点、Osler结节、Janeway损害等。这些损害是由于免疫复合物沉积在皮肤黏膜血管壁,引起血管炎和局部组织损伤。皮肤黏膜损害的出现提示病情进展和免疫反应活跃。

5.全身症状: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常伴有全身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是由于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和代谢紊乱,导致机体消耗增加和功能减退。全身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感染的持续时间和病原体的毒力有关。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治疗包括抗生素治疗和必要时的手术干预,以清除感染灶和恢复心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