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颅内血肿的概述是什么

2025.08.18 14:54

颅内血肿是指在颅腔内发生的血液积聚,通常由于头部外伤、血管破裂或其他病理因素引起。根据血肿的形成机制和位置,颅内血肿可以分为硬膜外血肿、亚硬膜血肿和脑内血肿等类型。每种类型的血肿在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上都有所不同,及时的识别和处理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颅内血肿的发生通常与外伤密切相关,尤其是交通事故、跌倒或运动损伤等情况。硬膜外血肿通常发生在颅骨骨折后,血液在硬膜和颅骨之间积聚,可能导致颅内压升高,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亚硬膜血肿则多见于老年人或抗凝治疗患者,血液在硬膜和脑表面之间积聚,症状可能较为隐匿,需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认。脑内血肿则是血液在脑组织内部积聚,可能由高血压、脑血管病变等引起,临床表现多样,严重时可导致神经功能缺失。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是确诊颅内血肿的重要手段,能够帮助医生评估血肿的大小、位置及其对周围脑组织的影响。

在处理颅内血肿时,需特别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神经功能变化,定期监测颅内压,防止进一步的脑损伤。对于较大或症状明显的血肿,可能需要手术干预以减轻颅内压和清除血肿。术后护理同样重要,需关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如感染、出血等。患者的康复过程也不可忽视,合理的康复训练和心理支持有助于恢复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在预防方面,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以及遵循医嘱进行抗凝治疗等措施都能有效降低颅内血肿的发生风险。颅内血肿的早期识别和及时处理是保障患者安全和健康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