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干扰素到底是什么

2025.08.20 16:10

干扰素是一类由宿主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主要用于抵御病毒感染和调节免疫反应。干扰素通过抑制病毒复制、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以及调节其他细胞因子的分泌,发挥重要的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根据来源和功能的不同,干扰素可分为三类:干扰素α、干扰素β和干扰素γ。干扰素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病毒感染、某些类型的癌症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

干扰素的作用机制主要涉及对病毒感染的直接抑制和对免疫系统的调节。感染病毒后,细胞会释放干扰素,促使周围未感染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阻止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干扰素还能够激活自然杀伤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增强机体对病毒的清除能力。在某些情况下,干扰素还可以通过调节细胞因子的分泌,影响炎症反应和免疫耐受性。临床上,干扰素α常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干扰素β则主要用于多发性硬化症的治疗,而干扰素γ则在某些免疫缺陷疾病中显示出疗效。

使用干扰素时需注意一些潜在的副作用和禁忌症。干扰素治疗可能引起流感样症状,如发热、乏力、肌肉疼痛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反应。干扰素可能对肝脏、肾脏等器官产生一定的负担,因此在使用前应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确保没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对于孕妇和哺乳期女性,干扰素的使用需谨慎,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定期监测血液指标和肝肾功能也是必要的,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干扰素作为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剂,在治疗多种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使用时需充分了解其作用机制及可能的风险,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