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亮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男科

治疗尿道狭窄的方法是什么

2025.07.22 15:42

尿道狭窄的治疗方法包括尿道扩张术、尿道内切开术、尿道成形术、激光治疗、留置导尿管。具体分析如下:

1.尿道扩张术:通过逐步扩张狭窄部位改善排尿功能,适用于轻度狭窄或术后维护。操作时需使用专业扩张器,循序渐进增加直径,避免暴力导致二次损伤。术后可能出现短暂血尿或疼痛,通常可自行缓解。需定期复查以防复发,长期效果与狭窄类型及患者配合度相关。

2.尿道内切开术:借助内窥镜直视下切开瘢痕组织,恢复尿道通畅。适用于短段狭窄或复发病例。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但存在再狭窄风险。术后需配合尿道扩张或药物灌注降低复发概率。操作精准度直接影响疗效,需由经验丰富的医师实施。

3.尿道成形术:切除狭窄段后吻合健康尿道或移植自体组织修复,适合长段狭窄或复杂病例。手术成功率较高,但创伤较大、恢复期长。术前需评估局部血供及感染状况,术后可能需长期留置导尿管支撑修复区。瘢痕体质者慎用。

4.激光治疗:利用激光气化瘢痕组织,精准度高且出血少。适用于浅表性狭窄或合并其他尿道病变者。术后恢复快,但设备要求高,费用较昂贵。需注意控制能量避免穿透尿道壁,术后需定期随访观察疗效。

5.留置导尿管:短期缓解急性尿潴留或辅助其他治疗。导尿管型号需匹配尿道直径,避免压迫黏膜。长期留置可能引发感染或尿道痉挛,需定期更换并保持清洁。拔管前需评估尿道通畅性,必要时结合其他治疗。

治疗选择需结合狭窄位置、长度及患者身体状况。术后避免剧烈运动或憋尿,保持水分摄入。出现发热、持续疼痛或排尿困难需及时就医。定期复查尿道造影或超声监测恢复情况,早期干预可提高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