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乙状结肠息肉是良性多还是恶性多

2024.11.19 09:21

乙状结肠息肉良性的居多。

乙状结肠息肉是指乙状结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状病变。在临床上发现的乙状结肠息肉,大部分为良性。良性息肉的形成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例如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炎症因子持续作用于肠黏膜,促使黏膜上皮细胞过度增生,形成息肉;饮食习惯不良,如长期摄入高脂肪、低纤维食物,导致肠道蠕动减慢,肠道内的有害物质与肠黏膜接触时间延长,也容易引发息肉。这些良性息肉通常生长较为缓慢,在早期可能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通常是在体检或者因其他肠道疾病进行检查时偶然发现。

如果发现乙状结肠息肉,需要注意一些事项。首先,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确定息肉的大小、形态、数量等特征,有助于判断息肉的性质以及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较小的良性息肉,可能通过内镜下切除即可,切除后要定期复查,因为息肉存在复发的可能。在日常生活中,要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减少肠道内毒素的蓄积。同时,要戒烟限酒,适当运动,避免过度肥胖,这些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肠道健康,降低息肉发生和复发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