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痛经中医辨证分型怎么分

2025.09.29 12:03

痛经中医辨证分型可分为气滞血瘀型、寒湿凝滞型、气血虚弱型、湿热瘀阻型、肝肾亏虚型。具体分析如下:

1.气滞血瘀型:主要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少且色紫暗有块,块下痛减,伴有胸胁乳房胀痛。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弦涩。治疗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为主,常用方剂如膈下逐瘀汤或柴胡疏肝散加减。

2.寒湿凝滞型:常见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经血量少色暗,伴有畏寒肢冷,舌苔白腻,脉沉紧。此型多因寒湿之邪侵袭胞宫,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治疗宜温经散寒、除湿止痛,方选温经汤或少腹逐瘀汤。

3.气血虚弱型:表现为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经血量少色淡,伴有头晕乏力、面色苍白,舌淡苔薄,脉细弱。此型因气血不足,胞宫失养所致。治宜益气养血、调经止痛,常用方剂如八珍汤或归脾汤。

4.湿热瘀阻型:多见经前或经期小腹灼热疼痛,经血量多色深红,质黏稠,伴有带下黄稠,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此型因湿热蕴结胞宫,阻滞气血运行。治疗需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方用清热调血汤或龙胆泻肝汤加减。

5.肝肾亏虚型:表现为经后小腹隐痛,腰膝酸软,经血量少色淡,伴有头晕耳鸣,舌淡红苔薄,脉沉细。此型因肝肾不足,精血亏虚,胞宫失养。治宜滋补肝肾、调经止痛,方选调肝汤或左归丸。

痛经患者需注意保暖,避免受寒,饮食宜清淡温补,忌生冷辛辣。保持情绪舒畅,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运动以促进气血运行。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辨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