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红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脾经的按摩方向是什么样的

2025.07.09 08:32

按摩脾经的方向应沿着足太阴脾经的走向,从足部向腹部进行推按。这一方向顺应经络气血运行规律,有助于促进脾经气血流通,增强脾脏运化功能。传统中医理论认为,顺经为补,逆经为泻,因此从大趾隐白穴沿下肢内侧向上推至腹部大包穴,可起到健脾和胃的作用。

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端的隐白穴,沿足内侧赤白肉际上行,经过内踝前缘,沿小腿内侧胫骨后缘上行,过膝内侧,沿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按摩时可配合特定手法,如用拇指指腹或掌根沿经络走向轻柔推按,重点刺激三阴交、阴陵泉等穴位。对于脾虚湿重、食欲不振等情况,可适当增加按压力度,但需避免过度用力导致皮肤损伤。每次按摩时间建议控制在10-15分钟,以局部微微发热为度。

进行脾经按摩时需注意体质差异。实证热证者不宜过度补益,孕妇应避开三阴交等特定穴位。饭后一小时内避免剧烈按摩,以免影响消化。皮肤破损、炎症或静脉曲张部位禁止操作。长期坚持按摩可改善腹胀、便溏等症状,但需结合饮食调理与作息规律。若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应立即停止并咨询中医师。按摩前后可饮用温水以促进代谢,冬季操作时注意保暖,避免寒邪侵袭经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