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馨 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三级甲等 眼科

视神经萎缩是什么意思

2024.09.25 10:13

视神经萎缩是指各种病因引起视神经纤维退行性变,导致视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

视神经萎缩并非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其他眼部或全身性疾病所导致的后果。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引起视神经萎缩的原因较为复杂,常见的有青光眼、视网膜病变、视神经炎、脑部肿瘤压迫、外伤性损伤等。当这些致病因素长期作用,使得视神经中的神经纤维逐渐发生变性、坏死或凋亡,从而不能有效地将视觉信息从视网膜传递到大脑,便引发了视神经萎缩。

视神经萎缩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视力和视野的损害,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面临诸多困难,如阅读困难、行走不便、难以识别物体等。而且,视神经萎缩的治疗具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在神经已经发生不可逆损伤后,完全恢复视力的可能性较小。但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原发病,对于延缓视神经萎缩的进展、尽量保留残余视力至关重要。同时,通过一些辅助手段,如低视力康复训练、使用助视器等,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适应能力。对于高危人群,如患有眼部或全身性疾病的人群,应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避免视神经萎缩的发生和发展。视神经萎缩是一种需要高度重视和积极应对的疾病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