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东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新生儿黄疸的鉴别诊断

2024.08.06 09:45

新生儿黄疸的鉴别诊断主要是区分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并找出可能的病因。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症状,约60%-80%的新生儿会出现。黄疸的本质是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导致皮肤和巩膜黄染。胆红素是红细胞破坏后的代谢产物,正常情况下在肝脏代谢并排出体外。但在新生儿,由于肝脏功能未完全成熟,胆红素代谢和排泄的过程可能受到影响,导致黄疸的发生。

黄疸的鉴别诊断首先基于黄疸出现的时间、程度和持续时间。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7-10天达到高峰,随后逐渐消退,一般不会超过2周。如果黄疸出现早于24小时,或消退时间延长,或消退后又重新出现,或程度较重,则可能是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的鉴别诊断需要进一步的检查。首先,通过血液检查测定胆红素水平,区分非结合胆红素升高间接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升高直接胆红素。生理性黄疸主要是非结合胆红素升高,而病理性黄疸可能是结合胆红素升高或两者都有。

接下来,需要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一步鉴别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可能的病因包括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肝炎、先天性胆道梗阻、母乳性黄疸、G-6-PD缺乏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等。

新生儿溶血症通常是由于母婴血型不合导致的,表现为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的黄疸,伴随贫血和肝脾肿大。新生儿败血症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除了黄疸,还有感染中毒的症状。新生儿肝炎表现为出生后数日至数周出现的黄疸,持续时间较长,伴随大便颜色的改变和肝功能异常。先天性胆道梗阻导致胆红素排泄障碍,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黄疸,大便呈白陶土色。母乳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4-7天出现,持续时间较长,但一般情况良好。G-6-PD缺乏引起的新生儿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4天出现,伴随贫血。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导致的黄疸程度较重,消退延迟,伴随腹胀、便秘、反应低下等症状。

鉴别诊断的过程中,可能还需要进行血型鉴定、抗体检测、肝功能测试、影像学检查如超声等。通过这些检查,医生可以确定黄疸的具体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治疗可能包括药物治疗如苯巴比妥钠、静脉输注白蛋白、光疗或换血疗法等。新生儿黄疸的鉴别诊断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仔细评估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确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