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亮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男科

泌尿系结石的排石治疗的适应症有哪些

2025.10.30 07:12

泌尿系结石的排石治疗适用于结石直径小于6毫米且表面光滑、结石位于输尿管下段、无明显泌尿系统感染或梗阻、肾功能正常、患者能够耐受药物及大量饮水的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1.结石直径小于6毫米且表面光滑:此类结石体积较小且形态规则,自然排出概率较高。结石表面光滑可减少与尿路黏膜的摩擦,降低嵌顿风险。输尿管直径通常为2-3毫米,但具有一定扩张能力,6毫米以下的结石在尿流冲击及输尿管蠕动作用下可能顺利通过。治疗时需结合影像学评估结石形态,避免尖锐或不规则结石造成黏膜损伤。

2.结石位于输尿管下段:输尿管分为上中下三段,下段结石更接近膀胱,排出路径较短。输尿管下段平滑肌较发达,蠕动幅度大,有利于推动结石移动。下段输尿管走行相对平直,结石通过时受解剖结构阻碍较小。临床观察显示,位于输尿管下段的结石排石成功率显著高于上段结石。

3.无明显泌尿系统感染或梗阻:存在感染时强行排石可能导致脓毒血症等严重并发症。泌尿系统梗阻会引发肾盂内压升高,造成肾功能损害。排石治疗前需通过尿常规、血常规及影像学排除感染和梗阻。若存在发热、腰痛加重或血白细胞升高,需优先控制感染而非排石。

4.肾功能正常:肾脏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器官。肾功能正常表明结石未造成不可逆损伤,肾小球滤过率可维持药物代谢需求。排石过程中需保证足够尿量冲刷尿路,肾功能不全者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治疗前需检测肌酐、尿素氮及肾小球滤过率,必要时进行利尿试验评估肾功储备。

5.患者能够耐受药物及大量饮水:排石治疗常需配合α受体阻滞剂缓解输尿管痉挛,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每日饮水量需达到2000-3000mL,心功能不全或高血压患者需谨慎。治疗期间需监测血压、心率及尿量变化,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排石过程中可能出现肾绞痛加重或发热,需立即就医。定期复查超声或CT了解结石位置变化,超过4周未排出需考虑其他治疗方式。饮食上限制高草酸食物摄入,保持适度运动促进结石移动。治疗期间记录尿量及性状,发现血尿持续加重应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