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涛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耳鼻喉科

霉菌性外耳道炎是否会导致鼓膜穿孔

2025.07.21 09:03

霉菌性外耳道炎可能导致鼓膜穿孔,但这种情况相对少见。鼓膜穿孔通常由感染严重或治疗不及时引起,霉菌性外耳道炎若长期未得到有效控制,炎症可能蔓延至鼓膜,造成组织损伤甚至穿孔。

霉菌性外耳道炎主要由曲霉菌或念珠菌等真菌感染引起,常见症状包括耳痒、耳痛、耳闷及分泌物增多。炎症持续发展可能累及鼓膜,导致充血、水肿或局部坏死。鼓膜本身结构较薄,长期炎症刺激或不当掏耳可能加重损伤。免疫功能低下或合并细菌感染时,鼓膜穿孔风险更高。临床诊断需结合耳镜检查和分泌物培养,明确病原体后针对性用药。

预防鼓膜穿孔需避免自行掏耳或使用不洁工具,减少外耳道潮湿环境。治疗霉菌性外耳道炎应遵医嘱使用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滴耳液,并保持耳道干燥。若出现听力下降、剧烈疼痛或流脓,需及时就医排除鼓膜穿孔。穿孔后需防止进水,避免继发感染,多数小型穿孔可自愈,较大穿孔可能需手术修补。日常注意耳部卫生,控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有助于降低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