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造成急性心肌梗死的基本原因是什么

2024.10.12 11:00

急性心肌梗死的基本原因主要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痉挛、高血压及糖尿病等。具体分析如下:

1.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病因。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冠状动脉内膜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心肌供血不足。针对这一病因,应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控制血脂、血压和血糖等,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2.血栓形成: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另一重要病因。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斑块破裂形成溃疡,血小板聚集在溃疡表面形成血栓,导致冠状动脉完全闭塞。预防血栓形成的方法包括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等。

3.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痉挛是指冠状动脉在情绪激动、寒冷刺激等情况下发生短暂性收缩,导致心肌缺血。对于冠状动脉痉挛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可通过药物治疗和避免诱发因素来降低发病风险。

4.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使心脏负荷加重,心肌耗氧增加,容易导致心肌缺血。控制血压是预防高血压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患者需遵循医生建议,规律服用降压药物,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5.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代谢紊乱,易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心血管风险是预防糖尿病相关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措施。

预防急性心肌梗死需要从改善生活方式、控制基础疾病、规范用药等多方面入手,全面降低心血管风险。同时,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对心血管疾病的认识,对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中,要关注心血管健康,积极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降低心肌梗死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