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洋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皮肤性病科

丹毒是怎么引起

2025.03.18 09:24

丹毒是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皮肤和皮下组织炎症。这种细菌通过皮肤破损处侵入,导致局部红肿、疼痛和发热等症状。丹毒常见于下肢和面部,尤其是免疫力较低的人群。

丹毒的发病机制主要与细菌感染和机体免疫反应有关。A组β-溶血性链球菌通过皮肤微小伤口或破损处进入皮下组织,释放毒素和酶类物质,引发局部炎症反应。炎症导致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表现为皮肤红肿、发热和疼痛。细菌还可能通过淋巴管扩散,引起淋巴结肿大和全身症状,如发热、寒战和乏力。丹毒的高危人群包括糖尿病患者、静脉曲张患者、皮肤破损者以及免疫力低下者。长期站立、肥胖和血液循环不良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预防丹毒的关键在于保持皮肤完整性和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皮肤损伤,及时处理伤口,防止细菌感染。对于高危人群,应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和静脉曲张,并定期检查皮肤状况。一旦出现皮肤红肿、疼痛或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治疗丹毒通常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药物,疗程需足量足时,防止复发。治疗期间应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摩擦和压迫,促进炎症消退。同时,注意休息,增强免疫力,有助于病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