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化疗后肝腹水是怎么回事

2024.12.03 11:32

化疗后出现肝腹水可能是肝脏损伤、低蛋白血症、门静脉高压、淋巴回流受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失衡等原因导致的。具体分析如下:

1.肝脏损伤:化疗药物可能对肝脏细胞产生直接损害,影响肝脏的正常代谢、合成等功能。肝脏受损后,其对体内物质的代谢和转化能力下降,可导致肝腹水的形成。对于这种情况,需要密切监测肝功能,根据肝脏损伤的程度,可能需要调整化疗药物的剂量或种类,同时给予肝脏保护药物,如还原型谷胱甘肽等,以减轻肝脏进一步的损伤,促进肝脏功能的恢复。

2.低蛋白血症:化疗可能影响患者的食欲,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加上肿瘤本身的消耗,使机体蛋白质合成减少。肝脏合成白蛋白的能力也可能因化疗受到影响。白蛋白是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重要物质,其水平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血管内的液体就会渗出到腹腔形成腹水。在饮食上应鼓励患者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必要时可静脉补充白蛋白,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减少腹水的形成。

3.门静脉高压:化疗后肝脏病变可能导致肝内纤维组织增生,压迫门静脉及其分支,引起门静脉高压。门静脉压力升高后,腹腔内脏血管床静水压增高,组织液回吸收减少而漏入腹腔,形成腹水。针对门静脉高压的情况,可根据具体病情采用药物降低门静脉压力,如使用血管加压素类似物等,同时积极治疗肝脏原发病变,改善肝脏的血液循环状况。

4.淋巴回流受阻:肝脏病变和化疗的影响可能使肝内淋巴管受压或阻塞,淋巴液回流不畅,淋巴液外渗形成腹水。这种情况下,要积极改善肝脏的病理状态,减轻对淋巴管的压迫。同时,可适当使用利尿剂,促进体内多余水分的排出,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利尿导致电解质紊乱。

5.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失衡:化疗后患者身体的内环境发生改变,可能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失衡。醛固酮增多会使肾脏对钠和水的重吸收增加,导致水钠潴留,进而加重腹水的形成。可通过药物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平衡,如使用醛固酮拮抗剂等,同时控制患者的液体摄入量,减轻体内的水钠潴留情况。

患者在化疗后如果出现肝腹水,应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劳累。饮食上要遵循低盐、高蛋白、高维生素的原则,严格控制水分的摄入。定期进行复查,包括肝功能、腹水超声等检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