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东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睡觉时脸部抽搐怎么办

2025.09.18 16:35

睡觉时脸部抽搐可能与生理性因素或病理性原因有关,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并采取相应措施。

脸部抽搐在睡眠中发生,常见诱因包括疲劳、压力过大或睡眠不足,这类情况通常短暂且可自行缓解。若频繁出现,需考虑是否与面肌痉挛、缺钙、神经系统异常或药物副作用相关。面肌痉挛多由血管压迫面部神经引起,表现为单侧眼皮或嘴角不自主抽动;缺钙可能导致肌肉兴奋性增高,引发局部痉挛;某些抗精神病药物或利尿剂也可能干扰电解质平衡,诱发抽搐。睡眠期间癫痫小发作或脑部病变需通过专业检查排除。

日常需注意调整作息,避免过度劳累,睡前减少咖啡因和酒精摄入。适度补充钙、镁等矿物质,可通过牛奶、绿叶蔬菜等食物获取。若抽搐伴随疼痛、持续加重或扩散至其他部位,应及时就医,进行脑电图、肌电图或影像学检查。避免自行服用药物或过度按摩,以免加重症状。长期压力大者可尝试冥想、深呼吸等方式放松神经,改善睡眠质量。